7月28日是第15個“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社會共治 消除乙肝”,旨在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相關肝硬化和肝癌的發(fā)生及其導致的死亡,朝著“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衛(wèi)生危害”的目標邁進,為健康中國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是乙肝大國,約7000萬慢性感染者。許多人談“乙肝”色變,但醫(yī)學進步帶來了“臨床治愈”這一重要概念,為患者點亮了希望之光。
乙肝臨床治愈(又稱“功能性治愈”)是指患者停止治療后仍能長期維持以下狀態(tài):
1.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轉陰:血液中檢測不到乙肝表面抗原(可能伴隨出現乙肝表面抗體)。
2.乙肝病毒 DNA 檢測不到:血液中乙肝病毒載量低于檢測下限。
3.肝功能保持正常:轉氨酶等指標持續(xù)正常。
4.肝臟組織學改善:肝臟炎癥和纖維化程度減輕或穩(wěn)定。
臨床治愈:病毒被強力抑制在極低水平,肝病進展風險大幅降低,生活質量接近健康人。但肝細胞核內可能仍存在微量的病毒DNA (cccDNA)。
完全根治:徹底清除體內所有乙肝病毒(包括肝細胞核內的 cccDNA)。這在目前的醫(yī)療水平下尚無法實現。
1.顯著降低肝病風險:極大降低進展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的風險。
2.改善生活質量:擺脫“乙肝患者”標簽帶來的心理負擔和社會壓力,生活更輕松。
3.有望停藥:達到臨床治愈后,在醫(yī)生指導下可安全停藥,避免長期用藥的經濟負擔和潛在副作用。
4.消除傳染性:雖然極微量病毒可能仍存在,但傳染給他人(尤其通過血液/母嬰)的風險已極低。
并非所有患者都適合或容易達到臨床治愈。目前研究和實踐表明,以下人群機會相對較高:
1.非活動性 HBsAg 攜帶者:表面抗原水平本身較低。
2.經治患者:長期接受核苷(酸)類似物治療,病毒已得到良好抑制,且表面抗原水平較低(特別是 HBsAg < 1500 IU/mL,甚至更低)。
3.兒童和青少年:免疫系統(tǒng)活躍,應答可能更好。
4.優(yōu)勢人群:特定基因型、基線指標有利的患者。
世界肝炎日的核心呼吁
1.主動篩查,知曉感染狀態(tài):“早發(fā)現”是“早治療”和追求更好結局的前提。鼓勵高危人群和普通民眾進行乙肝篩查。
2.規(guī)范治療,堅持隨訪: 確診患者應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規(guī)范抗病毒治療,并定期復查,評估療效和副作用。
3.了解“臨床治愈”:知曉這一目標及其意義,與醫(yī)生充分溝通,了解自己是否屬于潛在獲益人群。
4.消除歧視:乙肝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傳播,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接觸不會傳染。理解和關愛乙肝感染者。
5.接種疫苗,預防為先: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確保新生兒及時接種(0-1-6月程序),高危人群及時補種。
在這個世界肝炎日,讓我們攜手關注肝臟健康,科學認識乙肝“臨床治愈”。它并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醫(yī)學賦予我們的有力武器,幫助無數患者擺脫疾病陰影,重獲健康與尊嚴。無論你是患者、家屬還是普通公眾,了解它、傳播它,就是為終結肝炎威脅貢獻力量。
上饒市人民醫(yī)院乙肝臨床治愈門診
地址:
城北院區(qū)門診2樓C3 7號診室
南院門診樓5樓
坐診時間:
北院肝病門診:周一至周五、周六上午
南院肝病門診:周一到周六
健康小貼士:如果你或親友是乙肝感染者,請務必定期復查,與醫(yī)生保持溝通,了解最新治療進展。每一次規(guī)范的復診,都在為肝臟健康添一份保障。
END
通訊員:游雪嬌
編輯:李怡蓓
初審:張嵩 | 復審:祝宇杰
終審: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