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例淋巴管-靜脈吻合術 (LVA)
近日,上饒市人民醫(yī)院燒傷整形手足外科成功完成了全市首例淋巴管-靜脈吻合術 (LVA) 。患者術后恢復順利,患肢腫脹顯著消退,沉重感和反復感染問題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質量獲得質的飛躍。這標志著我院在淋巴水腫外科治療領域取得又一重要突破,也為更多淋巴水腫患者帶來了康復的希望。
徐女士(化名)在進行左側乳腺癌術5年后,發(fā)現(xiàn)左上肢水腫已有1年。起初徐女士并未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手臂變得異常粗大、僵硬,不僅影響外觀,更存在持續(xù)的脹痛和皮膚緊繃不適。她曾輾轉當?shù)囟嗉裔t(yī)院求治,傳統(tǒng)的保守治療(如加壓療法、物理治療)效果有限,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讓患者和家人感到無比絕望。
徐女士及家人得知我院燒傷整形手足外科可開展淋巴水腫的手術治療,遂到我院就診。在燒傷整形手足外科副主任醫(yī)師余志好的帶領下,基于其病情特點,手術團隊在充分評估后,決定采用國內前沿的淋巴管-靜脈吻合術。該手術的核心原理在于在顯微鏡下將阻塞的淋巴管與鄰近的小靜脈精細吻合,為淤滯的淋巴液開辟新的“引流通道”, 建立新的“淋巴泵站”。
術前,經(jīng)血管外科、頭頸乳腺科、麻醉科、腫瘤放化科MDT聯(lián)合討論,評估風險,充分考慮術中備用方案。術中團隊成員憑借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經(jīng)驗,克服了淋巴管管徑細小、解剖結構復雜等諸多困難,建立了六個手術切口,吻合12條淋巴管。成功為患者重建了淋巴回流通道。手術歷時4.5小時,順利完成。
術后第一天解除包扎,醫(yī)護團隊為徐女士換藥后,行手法淋巴引流及繃帶包扎術。
在醫(yī)護團隊的精心護理和個體化康復計劃指導下:徐女士患肢周徑顯著減小:患肢由入院時的21.5cm--23.1cm--32.3cm--35.3cm--36.2cm到出院時的17.0cm--19.2cm--24.1cm--29.4cm--35.5cm,左上肢周徑平均減少近5厘米。癥狀明顯緩解:沉重、緊繃感基本消失,皮膚質地改善,活動靈活性大幅提升。
淋巴水腫是一種由于淋巴液回流障礙導致的肢體腫脹性疾病。該病不僅會影響肢體外觀和功能,還會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目前,淋巴水腫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保守治療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而對于病情較重、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則需要通過手術治療來重建淋巴回流通道,緩解肢體腫脹。
余志好指出:“淋巴水腫曾被認為是難以逆轉的慢性疾病,患者往往承受著巨大的身心痛苦。隨著超級顯微外科技術的發(fā)展,像LVA、VLNT這樣的手術為特定患者提供了新的治愈或顯著改善的可能。關鍵在于精準的術前評估,篩選合適病例,以及手術團隊精湛的顯微操作技術。”
上饒市人民醫(yī)院燒傷整形手足外科集保守治療(CDT)、先進外科手術(LVA, VLNT等)于一體,將繼續(xù)深耕淋巴水腫領域,致力于為淋巴水腫患者提供全周期、個性化的精準醫(yī)療護理服務,顯著改善患者預后和生活質量。
專家簡介
余志好
上饒市人民醫(yī)院燒傷整形手足外科副主任、
副主任醫(yī)師
2009年開始從事手足顯微外科專業(yè)。2013年參加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顯微外科培訓班學習,2015年5月參加手足顯微外科論壇舉辦的皮瓣高級研修班學習?,F(xiàn)任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顯微外科分會慢性創(chuàng)面專委會委員、小關節(jié)委員會委員,中華醫(yī)學會華東手外科學會委員,中國顯微外科聯(lián)盟講師團成員,江西顯微外科分會委員,江西整合醫(yī)學會急救創(chuàng)傷委員會委員等,2019年榮獲“上饒好醫(yī)生”榮譽稱號。2024 年參加中國超級血管吻合大賽二等獎。從事手足顯微外科、修復重建工作16 年。擅長斷肢、斷指、斷趾等器官再植,手指再造技術,四肢創(chuàng)面缺損皮瓣修復,慢性骨髓炎、2型糖尿病足、壓瘡創(chuàng)面修復,多指(趾)畸形,四肢疤痕松解,周圍神經(jīng)修復和松解等領域。發(fā)表國家級論文三篇,SCI 兩篇,在《密歇根大學上肢骨折外科學》《下肢重建學》兩本書籍擔任副主譯。
葉小健
上饒市人民醫(yī)院燒傷整形手足外科主治醫(yī)師、
醫(yī)學碩士
第一作者發(fā)表SIC一篇,國際期刊一篇,完成省級基金一項主要從事手足顯微外科工作
通訊員:劉薇
編輯:李怡蓓
初審:徐湯靈 | 復審:祝宇杰
終審: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