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傷是春夏季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因為著裝輕便,所以比冬季更為多見,而且受傷程度更重。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措施,采用正確的應(yīng)急處置方法,往往比治療更為重要。民間傳說花樣多,稍不留神就中招。
什么是燙傷呢?
燙傷是指高溫的水、氣或者油等物質(zhì)直接或者間接的作用于人體,并且引起局部的皮膚的紅斑、水泡或者交加等一系列的癥狀,同時還會引起全身的臟器的反應(yīng)嚴重損害。依燙傷嚴重的程度不同分為四度:
I度損傷最輕,僅傷及表皮淺層, 表現(xiàn)為局部發(fā)紅、燒灼感,3-7天后愈合,不留疤痕;
淺II度傷及表皮和真皮淺層,表現(xiàn)為傷處紅腫明顯,疼痛劇烈,可形成大水泡,1-2周左右愈合,通常不留疤痕,但有色素沉著;
深I(lǐng)I度傷及真皮深層,傷處痛覺較遲鈍,亦有水泡形成,如無感染,3-4周愈合,一般留有疤痕;
III度傷及全層皮膚,甚至傷及皮下組織,創(chuàng)面蒼白、焦黃甚至炭化,痛覺消失,除非面積很小,一般需手術(shù)植皮。
燙傷后請這么處理!記住這個“512” !
燙傷急救“5”字訣:
沖、脫、泡、蓋、送 !
沖:迅速用冷自來水或普通的肥皂水沖洗燙傷處。一定要盡快,以便清潔創(chuàng)面、降低溫度。
脫:小心脫去燙傷處的衣物,如果有衣服粘到皮膚上切勿強行撕脫,以免導致新的傷害。
泡:用毛巾局部冷敷或把燙傷部位浸泡在冷水中,這么做可減少疼痛、減輕傷情。但切勿用冰塊直接接觸到皮膚,以免進一步加重皮膚損傷。
蓋:可以用棉質(zhì)的干凈布類或無菌紗布覆蓋燙傷處。謹記,千萬不要用酒精、碘伏或其他清潔劑消毒,更不要涂抹牙膏、醬油等!
送:盡快就醫(yī),尋求專業(yè)醫(yī)生幫助。
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絕不往傷口亂涂東西
什么牙膏、醬油、尿液、紫紅藥水、蜂蜜、蛋清、香油、口水、鍋灰,白酒,貓毛,鹽等等,這些土辦法治療很小的燙傷可能有止疼作用,但對于大面積燙傷是沒有科學道理的,反而增加感染風險,也給醫(yī)生清創(chuàng)帶來難度。
絕不挑破水泡
水泡皮是很好的保護膜,可以防止感染。小水泡不要管,最好讓其自行吸收、愈合,如果不小心弄破了,那就保持局部干燥;水泡較大時應(yīng)在創(chuàng)面降溫后及時就醫(yī)。
溫馨提示:
在燙傷后,請保護好創(chuàng)面,預防感染 ,并盡快就醫(yī)!
通訊員:呂曉芬
編輯:李怡蓓
初審:楊珊 | 復審:祝宇杰
終審: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