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總是會對身邊的食物產生好奇心
在面對未知的危險時往往無法識別
常常給家長帶來“驚嚇”
近日,一名4歲女孩誤吞異物,家長至上饒市人民醫(yī)院兒科就診,經影像檢查確認一枚圓形金屬異物卡在食管中下段,通過胸片顯示判斷為紐扣電池,因其腐蝕性強,決定給予急診胃鏡下取出。
兒科消化組、麻醉科醫(yī)護團隊迅速響應,通力合作,成功完成異物取出術,從誤食到取出僅4小時,已在鏡下發(fā)現(xiàn)食管出現(xiàn)先明顯的灼傷、糜爛,如不及時取出可能導致食管穿孔、甚至威脅生命。
取出電池后,患者經留院觀察3日,順利出院。
當紐扣電池不慎被吞入食管及胃中,可能會發(fā)生漏電、破裂或腐蝕現(xiàn)象,這可能導致食管、胃黏膜遭受灼傷、形成潰瘍。在嚴重情況下,這些狀況甚至可能引起粘膜穿孔和劇烈的腹痛。電池內的重金屬物質泄漏還可能引起重金屬中毒,對神經系統(tǒng)和腎臟造成損害,從而導致頭痛、頭暈等不適癥狀。更需警惕的是,電池若卡在食管中,可能造成氣道梗阻,這將直接威脅生命安全。
一旦發(fā)現(xiàn)誤吞了紐扣電池,應立即前往醫(yī)院接受治療。通過X光、CT等影像學檢查來確定電池的具體位置,并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下采取適當?shù)奶幚泶胧缡褂脙如R技術安全取出電池。同時,家庭環(huán)境中應加強防護,采取必要措施預防兒童誤吞或誤食其他異物,從而避免潛在的危險。
此類病例并非個例,兒科接診的消化道異物病例中,異物種類繁多,包括以下幾類:
1.動物骨肉類:如魚刺、雞鴨鵝骨、肉塊。
2.金屬類:硬幣、紐扣電池、磁力珠、瓶蓋等。
3.化學物品及其他:誤吞強酸強堿、棗核、玻璃。
其中,紐扣電池和磁力珠危害尤為突出,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導致消化道粘膜腐蝕、穿孔等嚴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是否所有異物都要取出呢?
主要根據(jù)異物的大小及性質決定:具有腐蝕性、尖銳的異物、可能損傷粘膜、出現(xiàn)梗阻癥狀以及不能自然排出的異物均需要內鏡下取出。
內鏡處理時機
緊急內鏡(2-6小時):紐扣電池、尖銳異物、引起食管完全梗阻和(或)呼吸困難、氣促等氣管受壓合并梗阻癥狀的食管異物。
急診內鏡(<24小時):多個磁性異物、食管鈍性異物(包括硬幣)、胃或十二指腸內鈍性異物直徑>2.5cm或長度>6cm。
擇期內鏡(>24小時):胃、十二指腸及下消化道異物未達到急診內鏡處理標準的鈍性異物,及其他危害較小可能自然排出的異物。
怎么樣避免異物吞入
檢查高危物品:
1.直徑<4cm物品:紐扣電池、磁力珠、硬幣、樂高積木。
2.遇水膨脹物品:吸收橡皮、膨脹玩具
化學危險品:藥品、香薰蠟塊、樟腦球、熒光紐扣。
3.尖銳物品:發(fā)卡、別針、牙簽、破碎玩具碎片。
安全空間打造:
1.掌心測試:玩具配件>成人掌心。
2.雙重封鎖:藥品、電池需上鎖+高處存放。
3.燈光檢查:每晚用手機燈光檢查地面。
4.替代教育:仿真危險品訓練。
誤吞異物應該怎么辦?
1.勿催吐和進食,避免二次損傷。
2.記錄誤吞異物的時間及行為細節(jié),攜帶物品或外包裝及時就醫(yī)。
上饒市人民醫(yī)院兒科于2021年成立兒童消化亞專科,4年間已成功完成近800例兒童胃腸鏡檢查,內鏡下異物取出近百例,為兒童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精準治療提供了技術支持。
目前,科室已開設兒童腹痛專病門診(周三、周六全天),針對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腹痛、嘔吐、慢性腹瀉、便血、嘔血、便秘及牛奶蛋白過敏等常見問題進行優(yōu)質、精準的診治。
1
END
1
通訊員:葉振
編輯:李怡蓓
初審:陳健青 | 復審:祝宇杰
終審:程濤